极喜欢西汉开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那段恢弘的历史中,每人有自己的舞台,个个舞姿极美。楚汉相争不论,且说张良——这是一个低调而又奢华的人物。累世候门,经典贵族。
李白叹咏: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苏子评留候: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谓之大勇。
史曰:状如妇人好女。
曾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诸候王国韩灭之时,张良仅及弱冠,已成为一家之长,却尚未入世,眼看着烽火燃烧、被秦国肆意践踏国土,心中是怎样的仇恨呢,为破秦复仇,他策略算尽。赴淮阳从师学礼(当时所说的礼并不是儒家倡导的礼仪体系,而是当时一种带着智慧的进退有度的礼仪),至东夷拜访仓海君求得大力士,前者之学最受益当是他在刘邦剪除异姓王中全身而退,后者自然是震动天下之博浪沙一击。除此外,张良身上颇负神秘色彩的黄石老人为师,据说便属张良策略之一。留传后世的名句:运筹于帷幄中,决胜于千里外,便是当时汉军诸将不满张良受帝师之礼,刘邦当众将赞张良之语。凡此种种,可见其人数学机关之高蹈。
俗语云才多体弱,一身才气胆识过人的子房先生,果然便是那多病身,如古书所写,那是身材清瘦,面如冠玉,肤颊吹弹可破,倘若傅粉女装,就是位绝代佳人。这样一位绝代之佳人,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发誓要用一生来报仇雪恨,很难想像得到这么羸弱的佳人有这么刻骨铭心的愿望。偏偏,他做到了。他磨炼自己,流浪江湖,无法说清这是一种悲怆还是别的什么。总之,这样的相貌,匹配着这样的愿望,使张良身上生出了一种极其令人喜爱与佩服的魅力。或许,也改变着他那明澈透骨般的品格。这种品格吸引着那位东夷大力士,在那个沸腾的时代,这位大铁锤同学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只要是您的吩咐,我愿赴汤蹈火。
在东夷大力士眼中,瘦弱的张良有着九重天外的飞仙般的气质。或许这说的夸张了,但是张良身上确实有令人如此想象之处。
比张良早个半世纪的韩国,出过一个被秦始皇赏识而后又杀害的人物,此人叫做韩非子。韩非子将老子思想引入法家政治,可见老子思想在山西那块土地的衍生与流行非同一般。
张良在年少之时也已迷上老子思想,他将老子思想当作自我修炼的指引,一点一点地消除内心深处那些世俗的野心、出人头地的欲望以及沽名钓誉之类的东西。他每天都要长时间地修炼道家呼吸之术——导引。这种导引讲究的是让人类回到幼儿阶段,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因此,首先要像幼儿那样柔弱,导引,就能将自己带到近乎幼儿般的透明状志。张良的这些修练让他摆脱了因为复仇热情极可能导致的人格改变,使他在本质上依然保持如幼儿般的澄澈。这些看似极端矛盾而又极端执着又与生俱有的贵族气质,流露于外便是他无人能及的神韵。他的黄老思想,虽然在他生前没有产生影响,却在死后对文景两帝所推崇,那便是产生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在那之后,时隔五百年,黄老的柔静玄远魅力又在另一个风流名相身上展现风采,这就不说了,免得报到写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