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4182阅读
  • 26回复

[转帖]楹联知识大全

楼层直达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12-01

^^一、诗钟活动的特点


  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烧到一定的时间,铜钱落在下面承接的铜盘中,大家停笔。限题主要有两种方法,诗钟以此分为两种体式:分咏体要求在上下联分咏出绝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嵌字体要求在上下联指定位置嵌上毫无关系的两个字(或几个字)。


  嵌字体如林则徐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一字位置上(称一唱),写成工整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


  分咏体如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


  诗钟虽有很多规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以上张之洞作品为平起式,林则徐作品为仄起式。


  诗钟有在社中出题现作、先期发题征作和举行诗钟大唱等活动方式。在交卷、誊录、评比、宣布评比结果等方面,都有一套程序。


  

^^二、嵌字体诗钟的产生


  以前各地塾学都是先教学生作对联,然后教作诗。福州人李家瑞在所著《停云阁诗话》中说:“予年六岁,入塾读书即学作对偶,自一字至七字止。后更作五、七言偶句,拈限数字嵌入中间,上下字不得相黏,谓之五、七碎。”说的是道光年间情况。当时作七碎,塾师时常限定两个字,如果要求分嵌在上下联之第一字位置,称“七?一”;要求分嵌在第七字位置,称“七?七”。所限的两个字必须一平一仄(即不得相黏)。这是初级水平,称作碎。如果再高一步,所限定的两个字是不拘平仄的,后来称为折枝,也就是诗社里常作的诗钟。从“一唱”到“七唱”,在各地诗社有时美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等格。到民国初年,各地也都学习福建的较为简易的办法,称一到七唱。这些属于“正格”。


  诗钟的“别格”中有嵌一个字的,也有嵌两个字的,后者是在上下联中有高有低,不是平列的,如分别嵌在上联之首和下联之末,称“蝉联”格。嵌三个字和更多字的,在作碎和诗钟中都有,在诗钟中随字数和所嵌位置而各有格目名称,如鼎峙、碎联、碎锦等,从“碎”字上还能看到它们的来历。诗钟的别格常作的有十五格,说起来过于琐细,见文后“附录”。


  

^^三、嵌字体诗钟的培养文学写作能力的功效


  诗钟不但有趣,还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1.训练学生掌握文学对偶基本功。


  对偶是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修辞技巧,在文学写作中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能发挥很鲜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诗、词、骈体文、八股文以及散文,都需要先过对偶关。以前对于语法、修辞、音韵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简明适用的教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习作中逐渐领悟。作碎和作诗钟就是教给学生熟悉声调、词性、词句结构对仗的针对性训练。诗钟的写作,对于词性、词类、词的结构、词组的结构、句的结构如何对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成语和典故,都有细致入微的规定,称为法式。道光年间见于著录的作品《人?白一唱》“人海归来空有梦,白下游后帐无诗”。按后来的法式衡量,已经看出它是病句:对仗必须区别词性的动静和虚实,“空”字属虚(副词),“帐”字属实(动词),二字不宜相对;对仗必须区别通用名词和专用名词,“人海”是通用名词,“白下”是地名属专用名词,也不宜相对。看来,确实要经过严格训练,才有把握做到对仗工稳。


  2.训练学生善于选用最精当的字词。


  从宋代以来,分析诗词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却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福州1930年的《微?寒七一》大唱,征得八千余联,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佳作,如黄芗洲的“寒宵坐似沧浪里,微曙看犹混沌初”,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两对“眼字”,进而写出一种意境;林绮赓的“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是配成“寒月”和“微风”,写出一种景象:张拂朝的“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乱群”,是配成“微虫”、“寒鸟”,批评当时福州的小军阀战争。前人关于“炼字”发过很多议论,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


  

^^四、分咏体的来源和艺术特点


  分咏体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起来写成一副诗联,看来是一种很奇怪的体式,其实在古典文学中早已出现过这类作品。中国的对偶文句本来有一种奇特的修辞效果,能通过工整的对仗把关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杜甫《曲江》诗的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两句在意识的流动上有跳跃,一经用上对仗,“八尺曰寻,倍寻曰常”,用“寻常”一词的这个歧义,作为数字与“七十”结成对偶,联通了思路。苏轼的《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有诗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青州从事”指美酒,典出《世说新语》),把“六瓶酒”和“未收到”两个意思对立成联,写成惹人喜爱的作品。从清朝中叶开始,出现了对联热,对联也进入酒令,以前那些偶一为之的游戏之作,这时规范化为分咏体诗钟;分咏体成了专为写趣联而设计的体式。进行这种写作,有助于推动诗人突破旧套,活跃文思。例如古文学家赵国华(1838~1894)分咏《船?胎衣》:“帆如秋叶来天上,人似春蚕卧茧中。”如果单纯咏船或咏春江,难以写出这种深邃的意境。反对科举而下海演戏的汪笑侬(1858~1918),分咏《八股文?杜鹃》:“能使英雄皆入彀,可怜帝子已无家。”通过两个典故把二者结成对偶,讽刺请廷顽固坚持箝制思想的科举制度,以致闹得自身不保。


  

^^五、诗钟的流传


  诗钟大约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福建。咸丰八年成书的《闽杂记》中说:“今馆阁诸君亦多为之。”说明已经传到京师。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赵国华、李宪之和探花张之洞曾在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倡导。光绪十几年北京的满族知识分子以宗室盛昱领衔成立了“榆社”。北京聚合着从各地往来的名士,诗人如易顺鼎、陈三立,词人如王半塘、朱古微,政治活跃人物如文廷式、杨锐,重要官员如瞿鸿机、陈宝琛,都先后参加各社吟作,形成过很大的一股诗钟热。学童参加诗钟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人写作诗钟,是为了能写好八股文和制艺诗;附庸风雅的人也愿意参加这种“诗酒酬唱”,光绪年间曾“都下宴集相率为诗钟”。各地也成立一些大社,王闿运、樊增祥等很多名流参加。上海首先在报纸上发题征作,洁社的作品有时用电报发到南京,由江宁布政使樊增祥阅卷。有些饭庄还专以接待这一活动而出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成立潇鸣社和塞山社,各有会员一二百人,名流网罗殆尽,连梁启超都列名其中。上海的樊园诗钟活动,集合了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建人才济济,作品风格俊秀,称为“闽派”。其它各省也有水平很高的社继续活动,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到抗日战争前达到顶峰。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中,诗钟活动很快消沉,现在国人已经不大知道以前诗钟的盛况,不大注意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录:


  各地对十五格格目的称呼不太一致,现稍做规范,简介于下:


  嵌一字的:合咏格,“一题作一联,禁犯题中字,嵌一字以杜宿构”。如光绪18年福建、台湾在京人士聚作诗钟,有合咏格题目为“咏马,嵌嫁字”。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作:“驮出王嫱悲远嫁,堕来孙寿挽新妆”,嵌了嫁字,上联写骑马出塞的王昭君,下联用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巧梳妆曾挽“堕马髻”的典故,合写出“马”。


  嵌两字的: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一字嵌下句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句之末,一字嵌下句之首;四五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三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


  嵌三字的:鼎峙格,把三个字错踪嵌在两句中;鸿爪格,在一句的首末各嵌一字,在另一句的中部(第四字)嵌一字;押尾格,把三个字嵌在下句末第五、六、七字位置。


  嵌四字的:双钩格,四字分嵌于上下句首尾(把四个字分嵌两句中,多被列入下述“碎联”、“碎锦”中)。


  嵌五字的:五杂俎格,把五字分嵌在上下句中。


  字数不定的:碎联格,把几个字(较常见是四个字)分嵌在上下句中;碎锦格,把几个字(较常见是四个字)的成语分嵌在上下句,成语中用字的次序维持不变;碎流格,把几个字分嵌在不是对偶的上下句中。诗钟中只有此一格不是诗联。


  不露字面的:笼纱格,把题目中所限的两个字分别在上下句中表现出来,但不露出字面,如林有赓作的笼纱格《春?手》“急潮带雨无人渡,流水听松为我挥”,用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和“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显出“春”和“手”字;晦明格,两字中的一个明嵌于句中,另一个暗含在另一句中(如笼纱格中的一句)。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12-01

挽联


 


  含义: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特点: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作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书写: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字体: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格式挽联: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联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四)挽女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五)通用联横批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永垂千古,功业长存,孝慰忠魂,举世同悲,留芳千古



  浩气长存,千古长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六)挽丈夫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今宵杵捣蓝桥去,何日笙吹白鹤来



  (七)挽妻子



  恩爱良妻,苦雨凄风摧汝去



  可怜儿女,大啼小哭要娘回



  天何无情,怎能教我丧良侣



  人各有寿,不忍听儿啼亲娘



  只望儿女成人,生活日美,你我同享快乐



  不料人愿难遂,好景不长,夫妻从此永别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12-01

  (八)挽各界人士



  政界



  丹心照日月,刚正炳千秋



  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哀歌动大地,浩气贯长空



  耿耿丹心垂宇宙,巍巍功业泣山河



  伟绩丰功垂青史,高风亮节励后人



  志壮情豪诚可敬,赤诚坦白留美名



  奋斗为人民精神不死,光荣留青史百事流芳



  惊回首留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人民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



  军界



  中天悬明月,前军落大星



  碧血染风采,青史留英明



  英明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大树国搞万人敌,将军星陨一天寒



  南征北战功不朽,春去秋来名永留



  一身肝胆生无敌,百战威灵殁有伸



  南朔战功青史在,古今名将白头稀



  无私慷慨身殉国,含笑牺牲志凌空



  一代国粹垂青史,千秋美名化金星



  铁券分封剑气当年横塞北,黄粱入梦将星一夜陨江南



  天上大星沉万里云山同惨淡,人间寒雨迸三军笳鼓共悲哀



  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军气,挥戈思勇决信史传兹百世名



  学界



  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学子无良师,老成有典型



  殁可祭于社,天将丧斯文



  著作等身身不死,子孙维业业长存



  惊座文章传四海,新民德业播千秋



  三登庆厉三入第,四人熙宁四辅中



  文艺界



  壮怀忧在风云上,诗卷长留天地间



  墨云香冷来琴馆,蕴露寒生赋鹏文



  文章卓越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锦章留于后世读,挚友还在梦间交



  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



  还巢失凤,游国遥想牡丹亭



  雄笔卷苍茫丹青都带风云气



  双溪流日夜猿鹤犹闻呜咽声



  (九)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有二绝句述怀可歌可泣



  曾三上书乞死知命知仁



  生不害人,死不累人,雄心无愧,吾亦可去



  志在救国,举在济民,伟业未成,我应重来



  (十)挽联横批



  通用



  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典范长存,风木悲伤,松柏风凋,挥泪含悲



  苦雨凄风,五夜风凄,音容宛在,返魂无术,夜月鹃啼,鹤驾西天



  碧落黄泉,含笑九泉,痛切五中,俭朴家风,德集梓里,千古流芳



  骑鲸西归,宝婺星沉,淑德可风,名留后世,教子有方,永垂不朽



  松柏长青,风落长空,楷模宛在,驾返蓬莱,鹤归华表,驾返瑶池



  祖父丧



  祖德难忘,风凋祖竹,哀号王父,燕贻恩深



  祖母丧



  孙枝洒泪,含饴难再,陈情无地,忍泣桐孙



  父亲丧



  严训难忘,椿庭日黯,父魂何之



  椿难傲雪,风摧椿萎,云掩大椿



  母亲丧



  母仪千古,女史流芳,慈颜难再,风荡慈云,慈竹霜摧



  白云望断,萱堂风冷,无母何恃,慈爱难忘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四)挽女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挽联写作方法: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12-01
拆字对

 

  拆字联


  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拆字此间有座茅棚,人称笠竺仙庵,镌刻着一副门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竺”拆成二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更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


  传说宋朝杜文去磊城赴任,差役踢倒了小孩子垒的石头城墙,那小孩随口吟出:


  踢倒磊城三块石。


  杜文一时语塞,与夫人耳语后才对句:


  剪断出字两重山。


  上联将“磊”拆为三石,下联将“出”拆成两山,对得不错。谁知小孩笑他堂堂知县,却是妇人之见:大丈夫应倚天抽剑,“剪”怎比得“斩”?


  明代唐伯虎得知诗友徐贞卿之妻生一子,就与好友祝允明商量贺喜之事。谈事这余,唐伯虎以此为题吟出上联: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古时没有钟表,半夜生孩子,既可能为亥时,又可能在子时,故难定。祝允明煞费苦心,未得妙句。贺喜那天,祝允明偶闻徐贞卿夫妻,一个属蛇,一个属鸡,便有下联:


  百年匹配,巳酉两属相当。


  下联把“配”字拆为“巳酉”两生肖,有根有据,令人叫绝!


  明代蒋焘的父亲一日有朋友来访,蒋焘端茶待客。客人知其聪敏,即指窗外雪雨,出对试他: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蒋焘之母正切西瓜,他由此对出下联: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拆字干净利落,顺旦成章,客人拍手称妙。


  经典拆字联有以下几副:


  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


  分片切瓜、坚八刀(分)横七刀(切)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夕夕多良会


  人人从夜游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 (李调元)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 (管 家)


  鸿是江边鸟 少水沙即现


  蚕为天下虫 是土堤方成


  氷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与拆字联有关的故事: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传说朱元璋流浪时,夜宿一名叫珠宝的单身女子之家,珠宝与朱元璋交谈至晚,她见朱元璋虽然穷途末路,却慧眼识英豪,大起敬慕之心,于是出上联试探:“深山藏珠宝,你说是朱家宝?王家保?”将“珠”字拆为“朱”和“王”,既合自己的身份,又暗露许身之意。朱元璋想起往昔邻家生孩子的情景,立即对道:“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机智中又显出一股霸气。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12-01
隐字联

 

  隐字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在联中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隐字联含而不露,曲径通幽,寓意隽永,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相传北宋名相吕蒙正少年时家境贫寒,某年除夕,见家中一贫如洗,便写这样一副对联贴于大门两旁: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下联故意缺“一”和“十”横批故意缺“东西”,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之意。此联立意奇巧,以含蓄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穷困酸楚之况。


  某人嘲讽一名叫“吉生”的庸医联:


  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此联分别隐去成语“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中“吉”“生”二字,隐去庸医“吉生”之名,讽刺庸医医病不“吉”无“生”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一问一答恰好构成一副对联: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主人有意隐去“酒”字,足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和高雅的志趣决非泛泛的“酒肉”之情可比。


  清代某人讽刺鄂州候补知府续立人联:


  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


  《晋书·赵王伦传》有“貂不足,狗尾续”之语,隐其姓“续”字;《左传·庄公八年》中有“豕人立而啼”之语,“人立”倒转即为“立人”。全联暗射“续立人”之名,隐刺其为人如猪狗一般。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撰一隐字联: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上联写读经书,而不见“书”,下联谈栽青竹,却不现“竹”。联语通畅明了,举重若轻,实乃大家手笔。


  清朝宗室王士卿因贪污而被革职处死,有人赋隐字联以嘲:


  士为知己;卿本佳人。


  上联出自《战国策》中“士为知己者死”,下联出自《北史》中“卿本佳人,奈何作贼?”该联联首嵌名,联尾歇后,直呼其名,巧妙地讽刺王士卿是“死人”和“贼人”。


  清末,军阀袁世凯窃国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唾弃。有人送他一隐字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隐“八”,意喻“忘八”,谐“王八”之音;下联隐“耻”,意喻“无耻”。联语唾骂袁世凯“王八”“无耻”,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绝。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12-01
集句联

  

  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便是摘自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这是它自身体裁的特点,诗歌则显得拘谨、死板了一些。

  集句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并非游戏文字之类。作者非有一定文学底韵不能驾驭。否则宏篇在手,亦难成佳对。在集句对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经过自己的选择、思考,才能从浩瀚的文山诗海中撷取两个毫不相关的句子相配以成佳对。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一副集句联要比自撰联难得多,可谓得之不易。正因为集句得之不易,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显其才华的天地里,不懈地追索。其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

  北宋初年大词人晏殊,得一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无一配对,苦思一年,仍未成对,还是王琪提出:何不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大喜,如获至宝,后他将其写进自己的一首《浣溪沙》之中。集句成联殊非易事。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有过难成对句的尴尬。周紫芝在《竹坡诗话》里记载:王荆公做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公大喜。

  从以上两例可知,做一集句联非容易事。当然也有不少集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只要作者平时刻意留心,倾心专注,就一定会集成佳对。有些人作集句可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是作者文思敏捷,长期苦心积贮的结果。它确是“成时容易却艰辛”,一个平时不刻苦用心,持之以恒的人,即使将唐诗宋词读遍,也不会达到集句成联的水平。要想做好集联,必须平时多读多写,博学广记。

  下面我们按所集不同体裁分类叙述:

  集诗句

  集诗句是集句联中最为普通的,请看用毛泽东词和周恩来诗句集成的联:

  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

  不管是从音律上,还是从对仗上,都对得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感情贯通,浑成一体,只是“长”对“蹈”略显不工,然不失为奇绝之作。

  请看王安石集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白璧无瑕,而且语言风格相近,用词婉丽、清新,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上两联为集不同作者诗句而成联,亦有集一人作品者,比如鲁迅先生集屈原《离骚》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崦嵫”,指崦嵫山,神话中日落的地方,“鹈鴂”是一种鸟,一说是松鹤,一说为伯劳。其鸟叫时,天气将转冷。上联意思是说。太阳不要离崦嵫山太近,下联意思是说,恐怕“鹈鴂”过早地啼叫。两句都道出对时间的珍惜,意在激励人们珍惜时间,莫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集词句

  如梁启超赠胡适联,便是集的宋词联: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

  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周策纵也是集词的高手,他集过这样一副集联: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下联是杭州西湖之滨楼外楼酒家的一副对联: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上句出自南宋词人姜白石的《翠楼吟》,下联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它将西湖的绚丽风景融人联中,令人神往。

  集史书句

  集文史句,包括赋、文、骈文、经典,由于文集多不用韵,故此比诗词难了些。如下联:

  床头见数帙书,便以学问相许——《宋·王徽传》

  宅边有五柳树,尝著文章自娱——《南宋·陶潜传》

  下联是集《史记》、《说苑》中文字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淮阴侯列传》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上联的原意为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他自己的食物给我吃。下联原意为春天的风吹拂我们,夏天的雨滋润我们的身体。此联属对精巧,联句结构相同,联内各分句均有二叠字,叠字前一字均为名词,后一字均为动词,两短句又为句中对,末尾又是同一字,内容贯通,思路贴切,乃集句联中之上品。

  集文句

  集文句指集古典文学古籍中句,如集四书句: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联为集联中之佳品,其出、对句各以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形成句中对,上下联相对也十分工整,合乎章法,如天造地设,浑然天成,品赏之余,令人大得禆益。

  下联是《文心雕龙》集句:

  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动墨横锦摇笔散珠

  联句文辞华丽,内容关联,然上下句第二字,平仄欠工,第三字词性失对,第七字也然,但辞不害义,仍不失为一副好联。

  集碑文句

  有人集石鼓文以成联:

  花放水流,自有旨趣

  禽呜鸟乐,各具天成

  再如集《汉樊敏碑》联: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

  集佛经句

  弘一大师李叔同学问精深,对佛门经典颇有研究,他曾著《华严集联三百》,可见其造诣之深。如:

  天意怜幽草

  人间爱晚晴

  此联可谓作者的得意之作。联中字句,所对无偏,巧夺天工,又意境深美,佛性自见。

  下联也是李叔同所作: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联中虽个别词的词性不工,然其行文,结构较为严谨。做到如此也实属不易,可属宽对范畴。

  成语对

  今人胡遂先生曾集过这样一副对联: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上联语出《韩非子·王蠹》一书,下联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书。“守株待兔”化为成语,意思是比喻那些狭隘死板,不劳而获,异想天开的人。“缘木求鱼”化为成语,意思是用来比喻办事方式有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意思。两句成语内容非常接近,均属贬义,集成一联,贴切自然,而且对仗亦十分工整,可谓上篇。

  郭沫若先生曾集一成语联题于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此联不但为当句对,上下对仗亦工,联首字在小句中重复,给对联造成一种工巧的效果,值得玩味。

  名句对

  摘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以成对,也属集联之一种。笔者曾集过这样的两副对联:

  性格决定命运——乔冠华

  距离就是权威——戴高乐

  艺术是文化的标记——贝弗莉·西尔斯

  诗歌是心灵的火花——列夫·托尔斯泰

  除此之外,集句联中还有俗语对、白话对、隐语对等等,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做集句联,还要理清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别集句和摘句的不同之处 ,集句是撷取前人一人的或两人的诗词文章中互不相关的词句集成一副新的对联,摘句则是将某一作品的同一首诗词或文章的对偶句拿来,以成对联。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对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唐人许浑的诗对句:

  浮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多书中将摘句混同于集句联,这是一种误解,应当纠正。总之,集句联是一种锤字炼句的好方法。可以说,它是对联的最高形式。驾驭好集句联,不但要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还要平时多读古典作品,刻苦探索,举一反三,不厌其烦,才能创造出得意之作。

  集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管集一人之句,还是集两人甚至多人句,必须含意深刻,思想贯通,对仗合理,浑然天成。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也不能叫对联,而只能叫句,如:

  袁安卧雪

  仁杰望云

  两句都有典故出处,从词意、声调看对得较为工整,但内容却不相关,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不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韵味索然,只对而不联。

  第二,同一作品中的现成对句不能算集句,只能为摘句。

  第三,不能修饰和改动原句中的字,否则,不能称为集句,而只能称为仿改联。

  第四,上下联文字和意义忌重复,即使部分合掌,也是不允许的。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12-01
嵌名联

 

  嵌入人名的对联。


  嵌名联最早产生于西晋,叫做“共语”。


  《世说新语》载:有一次,陆云与荀鸣鹤拜见文学家张华时,张华要求陆云用“共语”自我介绍,于是便有了嵌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


 

  嵌名联语言精练,感情充沛,表意明确。随着历史的演进和艺术的发展,嵌名联形成了许多字格,形式更加活跃。就七言联而言,其字格就有鹤顶格、燕颔格、鹿颈格、蜂腰格、鹤膝格、雁翎格、凤尾格等,使作者能更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法,创作出更富有特色的作品,赋予人名或商号名以天地之灵气,圣贤之哲思,儒雅之风采,诗赋之情味,书法之韵律,并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时至今日,神州大地正在着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名号嵌字对联,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雅俗共赏的审美功能和品位高尚的赏玩价值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受到社会成功人士、小康家庭及港澳台等海内外华人的青睐。


 

  创作嵌名联,看上去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轻松,而是难度很大。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巧妙运用嵌名联的各种手法,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否则是很难嵌得工稳贴切,了无痕迹的。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12-01
玻璃字

 


    古代对联有时候使用篆体刻在玻璃上,为了达到在玻璃的两面看到的字是一样的。古人在撰写楹联时特意选用左右对称的字。所以称这些字为玻璃字。



玻璃字集

  A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岙 岙 奥 奡

  B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板) 半 褒(闁) 暴 曓 杯(杯)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贝) 辈(辈) 辈(辈) 奔 贲(贲)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毕) 荜(荜) 筚(筚)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 辡 辨(辬) 辩(辩) 辫(辫)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禀) 仌 丙 昺 并(并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C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艹) 屮 *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册) 岑 笒 曾 芆 叉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阐) 旵 昌 菖 阊(阊)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车) 莗 棽 尘 爯 呈 乘(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12-01

(转帖)玻璃字庫——按平水韵
  


上平聲部


上平聲一東   東同童中忠蟲崇嵩宮風豐充空公工罿螽芃瞢盅蘴
上平聲二冬   冬宗舂容蓉重?恭凶蛬共賨憃兇禺丰
上平聲三江   窗?憃
上平聲四支   支垂直兒悲基絲葵思慈茲卑罳萎綦而羸萁其蠡齍熹台蚩荽丕薺离寅委蘲藟乖齎只罳宜嬴
上平聲五微   霏菲非斐
上平聲六魚   魚車余輿閭與畬苴且藇罝
上平聲七虞   愚巫于盂夫乎壺辜荼圖吳禺需殳萸臾蔞婁摹菟母罛毋芙惡芋嵞
上平聲八齊   齊奚霓西齏齎圭窐奎兒閨
上平聲九佳   乖齋崽
上平聲十灰   回雷壘嵬開臺苔來萊台莓炱茴薹罍菑
上平聲十一真   真因茵辛人申賓春秦巾囷闉寅旻莘閩豳誾忞蓁侖菌
上平聲十二文   文雲焚軍薰熏葷云芸員蕡菫誾雯賁
上平聲十三元   元蕃樊萱冤言門奔恩吞番賁崙芫蠜亹
上平聲十四寒   寒丹單安干闌鑾欒巒寬弁完莞曼羉耑
上平聲十五刪   關班斑蠻姦攀山間蕑閑閒患


下平聲部


下平聲一先   千天燕田年泉全宣川圓員拳芊零平荃攣幵單仚搴
下平聲二蕭   寮宵堯霄囂蕘苗要喬夭膋虈葽窯蕎垚猋
下平聲三肴   交爻茭窌莦窅凹
下平聲四豪   豪蒿皋曹羔高膏囂
下平聲五歌   禾窠莪窩番鸁
下平聲六麻   茶華車瓜叉罝窊苴佘查丫
下平聲七陽   香光昌堂章王常央黃皇岡行棠羌姜薑桑量羊商凰亢當昴菖閶薔苀
下平聲八庚   更羹英平京榮瑩兄行莖菁晶嬴贏營嬰呈令并縈霙苹丁塋滎
下平聲九青   青亭寧靈苓零囹冥蓂熒螢滎葶瑩
下平聲十蒸   蒸烝承丞菱乘昇興登崩曾朋瞢蕄罾
下平聲十一尤   尤憂留由周舟不囚求婁幽酋叟罘寠兜蔞芣冓
下平聲十二侵   林霖心琴禽今金音岑壬禁森參蔘嵾芩窨崟
下平聲十三覃   覃曇參南含函嵐蠶貪弇甘三婪闇
下平聲十四鹽   炎尖閻帘僉
下平聲十五咸   函嵒凡芟


上聲部


上聲一董  董汞空菶
上聲二腫 重奉甬蛬拲冗
上聲三講
上聲四紙 只委絫爾美否兕几水藟市喜壘癸史里枲士璽芊橤蕊惢萎黹累耒
上聲五尾 卉斐菲棐豈蜚
上聲六語 圉呂苧宁與黍女舉莒藇苴去
上聲七麌 雨禹宇父古賈蠱土圃罟魯普苦主甫莆窶蔞釜否母某




上聲八薺 薺米蠡
上聲九蟹  買
上聲十賄 采罪宰怠嵬蕾寀闓
上聲十一軫 允閔菌蠢惷霣囷
上聲十二吻 菫堇
上聲十三阮 本閫壼畚
上聲十四旱 旱盥卵亶罕傘莞
上聲十五潸 丳柬莞
上聲十六銑 善典犬冕輦免辯辨臠闡兗孌辮單搴耎
上聲十七篠 小杳窅皛窕淼夭兆晁舀
上聲十八巧 卯昴爪茆
上聲十九皓 早棗草昊皁夭杲暠
上聲二十哿 火我果朵妥坐蠃蓏卵
上聲二十一馬   賈且舍耍
上聲二十二養   象兩掌黨爽丈晃莽盎鯗賞
上聲二十三梗   景井幸杏丙皿冏昺
上聲二十四迥   鼎冥
上聲二十五有   首手口母負叟否受臼酉某茆萯莽
上聲二十六寢   品審稟罧蕈
上聲二十七感   闇窞萏菼菡
上聲二十八琰   冉苒忝芡閃弇
上聲二十九豏  
  



 


去聲部  


去聲一送  眾弄貢中空艮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贵宾
发帖
437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12-01
不错啊,居然这么勤快,鼓励一下
级别: 贵宾
发帖
1962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12-04
偶发现楼上比偶懒~~~~~~~~~~~
明月何曾知世味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级别: 职业侠客
发帖
205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12-16
   谢谢江梅帅帅,辛苦了,不过就是太长了,想要吸收也需时日,(*^__^*) 嘻嘻……给江梅敬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