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483阅读
  • 1回复

六月花嗜杀

楼层直达
级别: 侠之大者
发帖
425
矛盾的双面
 
  爱并不能带来理解,正如理解无法产生爱。
 
  毫无疑问,莫扎特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尽管也懒惰、市侩,将他的父亲从家中赶走。但正如她为了丈夫不顾一切的请求萨列林,她在莫扎特奄奄一息时从度假地赶回家中,我们能够在她种种令人无奈的举动背后,清楚地看到这份爱。——她所做的,大都出自于对他的关心、爱护、信心,甚至是崇拜。我们都知道,爱情有可能产生于不理解的条件下,在很多情况下,爱情能增进了解,却不一定催化彼此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天才而敏感的心。
 
  小时候,当我们的世界还只是一个平面,当好人还是完美无缺坏人还是十恶不赦的时候,爱与理解是双生的,和谐的,自然的,不用加以怀疑,就像好好学习就会天天向上一样。而如今,我们用不再惧怕黑夜的眼睛来看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时,恍然发觉它们常远远的分开,甚至走向对立的两端。
 
  矛盾带来的痛苦,不只源于它的存在,更源于它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悲剧,都与烙印于他命运中的矛盾分不开。萨列林的困境里,他最大的矛盾在于渴求与获得、理解与实践;而莫扎特,他的矛盾来自于天赋与世俗,音乐与生活。
 
  音乐中的莫扎特与现实生活中的莫扎特像是分裂的两个人,而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是能够看到他生活中的形象的---贝多芬音乐中生命的强有力的律动里我们听见他生活中面对压迫的反抗;梵高燃烧着的向日葵中我们看到困窘的环境中他艺术与生命的蒸腾;巴赫的曲子背后有一个安宁的灵魂;华兹华斯的诗律背后是他优游的风度。
 
  可是莫扎特不同,一个生活里处处碰壁,桀骜不驯的灵魂中,竟然深藏着那么轻快雅致自由的音符。莫扎特的一生为音乐而生,而似乎他并不存在于音乐之中,从他的乐章里我们听不到张扬与锐气,而更多感受到一种柔和——柔和的快乐与柔和的忧伤,以及让不懂音乐的人听了都为之感触的流动着的天才,他的作品富有感情,将人迅速带入想象,那种迷醉不是来自于狂欢,而是来自于某一刻的情绪流动。
 
  在思考普遍与永恒的价值的时候,我们往往赞颂神明赋予他的才华,同情与之相伴的痛苦。一个世俗世界活着的人,在艳羡的同时也往往暗自庆幸,也常常因安于日常的幸福而自我赞赏。不过稍稍清醒的人都知道他不过是用神经上的灰尘麻痹了我们对痛的感触,因为那容易增加我们的幸福感。曾有人因对一方的执着而一步步走入危险的沼泽。只是怨恨、眼巴巴的期冀,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难道那是对植于生活的矛盾的追求,就说它并无错误?还是因为超越对抗矛盾的无望而证明我们是不可救赎的,如同面罩上的双面人?
 
  萨列林将圣像丢入火炉的那一刻起,他内心的和谐不再存在,从此他走上了偏拗的道路,无法回头。直到他的晚年,当他带着回忆诉说往事的时候,他也没有回来。
 
  在一条路上我们也许走了很远很远,但它并不能证明这条路是我们注定要走的,你可以说如果当初采取了另一个选择,你同样不快乐,但这种可能性,无法预言。又或者当我们终于有一天摆脱了所有的矛盾,我们又将发现自己何去何从呢?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可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