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617阅读
  • 0回复

方巾试杀

楼层直达
级别: 论坛游侠
发帖
50
去看话剧,之前有人问我话剧的名字,我看了看是《未完待续》。然后我就琢磨,这未完待续是个啥意思。当然了,没琢磨出来。
等到了剧场里坐下,舞台上黑着,隐约能看到两侧摆着一些箱子杂物,事后才知道基本上所有的道具都在这里了。音乐响起、演员上场,四个龙套拍好了队,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个故事的逻辑交代个大概:当主角马上要死的时候,死神出现,请主角选一样东西或人带去另一个世界,如果到死的时候还没选出来,就得重新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直至选出为止。故事的逻辑大概清楚了,那么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就清楚了,导演在追问生命的意义。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上述游戏的规则:
1、你可以提前不长的时间确切知道自己的死期。
2、你可以带走一样想要的东西或人。
3、你可以选择再过一次最后一天。
关于第一点,这与我们生活中的现实有两个区别,确切知道自己的死期和提前不长的时间才知道。我们都知道自己要死,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而且我们通常认为那是比较久之后的事情。
关于第二点,这与我们的生活只有一点小小的区别,平常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而现在只能选一样。
第三点一会儿再说,先来仔细的考察一下前两点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确实知道自己的死期,而那也确实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我猜想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更加珍惜时间不肯轻易浪费,做事情的计划性更强。我再做一个猜想,我知道自己50年后会死,和知道自己49年后会死,对我的生活的影响是很类似的。如果把这个时间作为函数的输入,把对生活的影响作为输出,会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呢?其实只要函数的定义域足够大,就可以包含我们的现实生活,毕竟你我都知道200年以后咱们都已经死了。现在我们考虑第二点,把可以选择的东西数量也当做输入项,重新写一个函数:z=f(x,y)。x是距离死的时间,y是可以选择的东西数量,z是我们实际选择了的东西(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定位)。现实中,x是100年左右,y是无限大,z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在这样的状态下,有些人的z里面就包含了思考生命的意义,比如导演同学。导演同学之异于其他做这样思考的人,在于他还想让别人的z里面也包含思考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都已经知道他的z里包含“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让别人的z里面也包含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在“x是100年左右,y是无限大”的情况下,多数人不怎么太想这个问题。于是导演同学把主角的情况设置为“x是5分钟,y是1”,等着观众们靠代入感把自己都装进去。
现在说说第三点,如果你的选择是一直活下去,而不在乎对明天的希望的话,你可以利用这条规则长生不老;如果你在乎的不是某样东西而是某个过程,你也可以利用这题规则反复体验。当然,如果没有第三点,导演同学也就实在没啥发挥的余地了。
在两个小时的故事的结尾,主角号称找到了那样东西,而这也只是导演做出的一种解释。如果是诸位呢,会选择什么?如果你的带入感很强,真的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这时候我替导演告诉你其实你还“未完待续”,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杯随曲水流时尽,力在方巾漉处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