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开始真正困扰自己的是自己写的这一联:
元好问鹿泉新居
风雨隔庐外,试问此到窗山影,滴翠泉声,谁分元土和金土?
烟霞起笔端,来仰公纪乱之吟,雁邱绝唱,岂让唐人或宋人!
当时刚刚开始学习多分句的联。迫切想找个老师给点评下。
当时抱犊散仙评:上联亦欲为遗山作解脱耳。妙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只问"到窗山影、滴翠泉声"。下联评量遗山成就,不作肯定而用反诘,愈增其劲健。全联不言新居,而新居已在其中。上下联起句并有混茫气,故佳。
但后来有一些应该也是老师级别的人这样评论,下起转得比较突兀。
后来自己也反思:当时的构思正如抱犊散仙老师评的那样上比欲为元好问开脱,下比写元好问的成就。当时写的时候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后来的游客,站在元好问鹿泉新居里从上比生发想到元好问的生平,下比再拉回到目前。。。。。。。。。。很晕。
这个问题一直梗在喉头。以至于后来提笔全无自信。
包括最近写一联:
三苏祠
西蜀乃终古避愁地,自武候以至少陵,及公等归来,毗邻同话巴山雨。
文章占八家三席名,从魏晋复论今日,唯曹门堪拟,异代相辉北斗光。
上比起句“避愁地”三字当时曾想用“集贤地”毕竟祠堂以颂为主。但此不关我真正的疑惑。真正的疑惑在于下比的起,是否又转得不成功呢?心里没底。。。。。。。晕。
这样的纠结不解决,应该无法再写联。诗词我写得也很快,写完自己知道自己哪里有毛病,先放着只不过懒得去改而已。要想改自己有自信可以改好。人家怎么说都无所谓。但对于联,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迷茫啊迷茫。。。。。。
师兄师妹以及看到此贴的朋友如能帮我解惑麻烦跟帖诊断下!非常感谢!
[ 此帖被小宝在2010-05-28 14: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