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已经是深秋了。日头泛着惨淡的黄光,风儿却一个劲的吹,那树头的枯叶飒飒作响。在城外一个不知名的野寺的门前,一个老僧正蜷缩着身子坐在墙根边晒太阳。偶尔他抬起头眯着眼张望,那满是皱纹的脸上表情淡然,像是经历了红尘里的一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就是曾经的怡红公子贾宝玉。
贾宝玉最终还是出家了,这是宿命。
宝玉天生一颗出尘之心,远远高于当时流俗而不被容纳。常作惊人之语。他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
想他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身边尽是些青春美丽的女性,宝玉和她们朝夕相处,喜欢她们倒也罢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宝玉天生一段痴处,认为她们乃天地间灵秀之气所化,乃清清净净之女儿,自己却是须眉浊物,低她们一等。因此,不但在于姐妹相处时处处体贴入微,想她们之所想,就是在和丫头们一起时,也不拿主子的架子,甚至于甘心为丫头所役,于是得了个诨号 无事忙。就是这样一个护花铃,也有烦恼的时候。鲁迅先生将宝玉的烦劳形象地描绘为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啊,荣国府和所有的豪门一样,都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围绕在宝玉身边的那些女儿,虽然年少,却也各怀心事,往往为宝玉而争风吃醋。这可苦了宝玉,他一心想妥帖周全,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忧患亦日甚矣,慢慢的有些灰心丧气了。一方面,宝玉打心眼里敬重爱护这些聪明俊秀的女孩儿,可在那个社会,仅宝玉一人又如何能改变她们的悲剧命运呢。面对金钏儿,晴雯,迎春之死,探春的远嫁,惜春的出家,凡此种种,都曾让宝玉怵目惊心。另一方面,在宝玉柔软心灵的最深处,有一个角落是为林妹妹留的。这个在初见面时让他觉得曾经见过的林妹妹,是他唯一的知己,真正的爱人。林妹妹是灵的化身,而他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可爱之深则难免有求全之毁,这一日,不知何故宝玉又惹林妹妹生气了,林妹妹一边葬花,一边吟唱,就是那首凄绝的葬花吟,,,,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宝玉在一边听了大恸,心想若林妹妹的花容月貌都到无处可循之时,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念呢,只有逃大造,出尘网,方可解释这段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