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学的时候跟同学为伴去天津玩,在去之前,我们商量了要去哪里玩呢,通过在校的同班的天津同学介绍,五大道是我们值得并作为天津一大特色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他虽然口才不好但是谈到他的家乡那美丽的五大道,确实津津有味,将天津的美丽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他将我们说动了,一颗如同被梦缠绕醉梦心扉,止不住脚步,我们决定去天津有名的五大道。
到了天津,有相关的游览介绍,我们看完后更是想去一睹它的容貌!!!!!!! 叼着烟斗的老汉,深棕色的高头大马,白色的马车……乘坐马车游览五大道,堪称是天津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如今,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天津五大道,已成为最能彰显天津城市魅力与历史况味的人文旅游景区。
[attachment=399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划为英租界。从1919年至1926年,在这七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 [attachment=3996]
建筑很漂亮,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些植物,估计就没这么有味道了。花木深处的一扇小门,很有欧洲花园的感觉。
[attachment=3997]
[attachment=3998]
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名为 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敦路.
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名,不设匾牌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育文坊等.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商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连接英租界墙子河的马场道。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天津的小洋楼之所以出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住在小洋楼里的人不同寻常。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大道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居住过两任民国总统、七任国务总理或代理国务总理。此外,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李烛尘,青年时代的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英国400米跑奥运冠军李爱锐等大批各界名人均在天津五大道上留下了历史印记。
---海天屋----- 建于公元一九三四年,曾是吴颂平故居,一九九七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极具北欧风格的别墅是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罗尔夫'盖苓负责施工建造的,当时取名为“海天屋”,现在是酒店。因为是酒店的缘故吧,所以打理得特别清爽。管中窥豹,想当年这五大道上家家如此,应该也是很靓丽的。
遥想当年,宾客满堂。院中畅饮,应该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跟随着好友的脚步,带着五大道的介绍小册子我们游览了这具有欧式风情的五大道,让我们似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飞到了遥远的欧洲,喝上扑扑飘香的咖啡坐在后花园里品聊,甚是有味道。
一别几年过去了,现在工作在异地,再回想起那时游玩的场景,那让我梦回牵绕的五大道,想起那让我心动的欧洲建筑,意难忘!!!!!!
[ 此帖被醉行侠在2010-07-05 14:3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