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一法(作者:大道不空)
上次发过一篇有关楹联学习创作的文章,今日得空,想继续往下写,上次写的是有关楹联学习认知的态度和阶段,接下来想写些有关对联创作的心得体会和该注意的细节处。
昨晚发了两个对联,其中的一句是“愁寄春风春亦愁”,也可作“愁寄春风风亦愁”,让大家对这两联做一选择,算是炼字.有几个朋友发表了意见,其中“第二春改风可以,但不如还用春好。因为亦谐音寄,所以道兄出的下联是回文联,来来去去都为第二春愁”,这是甜盐盐朋友的意见。他是从创作技巧方面着手,所以选取了春字更好。
“我觉得既然用了亦字,还是风比春合适。”这是天堂玄音朋友的意见,他考虑的则是内容的合理性,所以觉得风字更好。
“给春风了当然是风亦愁了”,这是鬼古子朋友的意见,他是从句意方面考虑的,也选取了风字。
有认为风字好的,也有认为春字好的,两方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到底哪个字更好呢?我觉得,对于字词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些方面,不必着眼在一点之上。
对联本是源自诗中,后虽摆脱了诗的限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没有全然离开诗的范畴,联对仍和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写联对时,不可随心所欲,要和创作诗词一样,考虑到整体意境、内容上的衔接、句式字词等方面的烘托。
就拿此句愁寄春风春亦愁来说吧,其实若只把它看成一个单纯的句子,用风或春都无不可,但若把它看做是一首诗中的一句话呢?这就大有讲究了。
如果说的是愁寄春风春亦愁,渲染的是一种苍凉或悲怨的心境,满腔愁苦,想寄托给春风随风而逝,然而连春都满是愁苦之意,又如何能寄托给春风?这等句子,适合放在诗的前边,引领全篇意境,埋下苍邃的基调。
如果改成愁寄春风风亦愁的话,虽是一字之差,但意境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了,说的是愁苦之意想寄托春风而去,然而愁苦甚浓,连风都被染上了惆怅之意。虽仍说的是愁寄春风,但意境却由悲凉凄苦变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愁意远没有春亦愁那么浓。这样的句子可以放在句尾,把前边要写的内容小结一下,且留有余味。
这样一推敲,可以看到炼字的要求所在,不仅仅是对一字或一词本意的推敲,而是把字或词结合到整句甚或是超出本句所要表达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写诗所强调的“诗眼”之意,虽是诗词创作的要求,对联创作也同样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