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传统家庭观念里,有这么一条特别无理,可是又特别深入人心的观念,叫做:在该干什么的年纪干什么。在该读书的年纪读书,在该结婚的年纪结婚,在该生孩子的年纪生孩子。中国人,似乎一生出来就被催着赶紧去死。似乎,只有波澜不惊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至于对人生的体验,例如体验爱、体验失败、体验冒险等等,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因为对父母而言,孩子拥有丰富一点的人生体验会造成父母极大的不安全感。
今天读到的一段文字,深有感触。我很矛盾,我既渴望过安稳富足的生活,又渴望能去经历一些没有保障的事情,例如辞职换份工作。能不能二者兼得呢?可以的,我有两个长假,只是我很懒,不想动。思维惰性在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仔细想想是在逐步改变的,我这个夏季开始去上NLP了,只不过我总是太急,什么事情都希望能一步到位。今天看到实验室的同事,他们每天除了给机房开门开机,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不像我们要做好多准备工作然后还得上班。每天就看着他们在那里玩网游,我问自己,如果是我我做得到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会觉得焦虑。因为我把那么多的时间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我必须看书,大量地看书,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我不断地学习,只要我感兴趣的,从经济文化到健身医疗,所有的课程我都会去上。可是我到底想做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我该慢下来了,不再跟自己说一个月看多少本书,而是放慢下来,每天睡睡觉,看看书,看看电影,然后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让思维带领着我,而不是我每天主动去思索。我安然泡一杯咖啡,看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在我的脑海里涌现,漂浮。
我的内心,我的潜意识里很渴望自由,渴望体验,可是总被什么东西压抑着,似乎那样是不安全的。被迫经历过一次失败,那是我的婚姻,回头看看那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成长了,独立了,最重要的是我自由了,经济自由了。生活自由了,情感也自由了,这是我近十几年来过得最自在最像自己的一段生活,这种感觉太特么地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