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先来抛个砖哈,不然也太冷清了~~~~
俺对选词牌、韵部的理解
每首词作品的长短(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的排列、韵脚安排等等相较于律诗有更多的变化,在丰富了变化的同时也增加了选词牌、选韵部的难度。传统上的词是倚声而填,不同的词牌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各有不同,目的是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也就是说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达到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目前在音乐部分已经失散的情况下,俺们该如何来选用合适的词牌、合适的韵部呢?根据俺个人的经验和习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找规律。也就是从古人作品中找规律。所谓规律,归根到底是统计和归纳,寻找规律的前提是多读。比如俺读了一首《忆江南》是怀旧主题,寄托作者对那人那地那时的思念之情,俺可以依葫芦画瓢,也用来填写类似题材,但俺不能说《忆江南》只适合这个主题。如果俺读了一百首《忆江南》,有九十首都是类似题材,那么这便是规律了。
二、 作类比。这个方法需要对照词谱加以分析。俺们知道,近体诗(律诗)是以五言和七言句为主的,其平仄排列一般遵循粘、对原则,用平韵且一韵到底,并有隔句压韵的规律,是故声律谐婉,只需选择合适的韵部,就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那么俺们在词谱中选择出一些以五、七言句为主,声律安排大致接近近体律、绝诗而例用平韵的,如《忆江南》、《浣溪沙》、《鹧鸪天》、《临江仙》、《浪淘沙》之类,把它们归纳为可以表达各种忧乐感情的词牌。
三、 细分析。此种方法需要在多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比如《六州歌头》这个词牌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构成了它的“繁音促节”,读起来便觉紧张急迫,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比如《破阵子》、《满江红》都有两个七言偶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一般词调内,遇到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地位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相同就要构成拗怒,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这关键有显示在句子中间的,也有显示在句末一字的。
四、 看韵脚安排。一般而言,平声韵谐婉、轻徐,略带一些雍容和悠闲的情调;上去声韵声情较为幽咽郁勃;短促的入声韵,读之使人慷慨激越。韵位稀疏则平缓,密则急促。韵位忽疏忽密,有似欲说还休。
五、 以上观点参照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或有遗漏,请查寻http://longyusheng.org/。另外,俺初学时,刻意避开选词选韵这一关,直接以古贤之作为范本步韵练习,自我感觉还不错,哪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一试。
村夫以管窥天,不自量力,实在汗颜。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