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225阅读
  • 15回复

【联律图谱】

楼层直达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
  雪印红梅
  ●●○○
    
  【五言】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
  烟波渺洞庭
  ○○●●○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
  春来绿水如蓝
  ○○●●○○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
  书临汉帖翰林书
  ○○●●●○○
    
  【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22:44:37编辑过]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
  (注:“会”字应为平声)
    
  【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又一体】
    
  上:○○●●○○,○○●●○○●。
    
  下:●●○○●●,●●○○●●○。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三、每边三句者
  [句脚为○,○,●]
    
  五例: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 ⊙●●○○ ●●○○●●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 ⊙○○●● ⊙○●●○○
  (注:下联“德”字为古仄声)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注:上联“食”与下联“达”皆为古仄声)
    
  【六/六/七言】
    
  上:○○●●○○,○○●●○○,●●○○○●●。
    
  下:●●○○●●,●●○○●●,○○●●●○○。
    
  【五/六/七言】
    
  上:●●●○○,○○●●○○,●●○○○●●。
   
  下:○○○●●,●●○○●●,○○●●●○○。
    
  【七/四/七言】
    
  上:○○●●●○○,●●○○,●●○○○●●。
  
  下:●●○○○●●,○○●●,○○●●●○○。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四、每边四句者
  (句脚为●,○,○,●)
    
  四例: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注:上联“有、竟”二字应为平,下联“尝”字应为仄)
    
  【四/四/六/七言】
    
  上:○○●●,●●○○,○○●●○○,●●○○○●●。
    
  下:●●○○,○○●●,●●○○●●,○○●●●○○。
    
  【五/四/五/七言】
    
  上:○○○●●,●●○○,●●●○○,○○●●○○● 。
    
  下:●●●○○,●●○○,○○○●●,●●○○●●○。
    
  【四/七/五/四言】
    
  上:○○●●,○○●●●○○,●●●○○,○○●●。
    
  下:●●○○,●●○○○●●,○○○●●,●●○○。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五、每边五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五/四/六/六/七言】
    
  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
  ⊙○○●● ○○●● ⊙○●●○○
  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 ⊙●○○○●●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
  ⊙○●○○ ●●○○ ⊙●○○●●
  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 ○○●●●○○
  (注:上联“达、独”二字古仄声,下联“天”字应为仄,“别、识”二字古仄声)
    
  【七/六/六/五/七言】
    
  上:●●○○○●●,●●○○●●,○○●●○○,○○●●○,○○●●○○●
   
  下:○○●●●○○,○○●●○○,●●○○●●,●●○○●,●●○○●●○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六、每边六句者
  (句脚为○,●,●,○,○,●)
    
  二例:
    
  【四/六/五/四/七/四言】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 ●●○○○●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注:上联“人”字应为仄,下联“石、独”为古仄声,“何”字应为仄,“故”字应为平)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
  
  下:○○●●,●●○○,●●○○,○○●●,○○○●●,○○●●●○○。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七、每边七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注:上联“安、除”二字应为仄,“一、局”字为古仄声,下联“击”字为古仄声)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2-28
联律图谱

八、每边八句者
  (句脚●,○,○,●,●,○,○,●)
    
  二例: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
  ●●●○○ ●○●○○ ○○●● ⊙○●○○●● ○○●●○○
  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 ●○●○○ ●●○○○●●
    
  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
  ○○○●● ⊙○○●● ⊙●○○ ●●○○●○○ ⊙●⊙○○●
  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 ○●○○● ⊙○⊙●●○○
  (注:上联“般、桐”二字应为仄,“浊、七、劫”三字为古仄声,下联“绿”
  字应为平,“结”字为古仄声,“沧、莲、无”三字应为仄。另“大千界...、
  五百年....”二句为七言句变格,此每边八句,句脚亦为变格)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发帖
598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2-28

来听窗师讲课

级别: 侠客
发帖
15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3-03
窗,偶一定好好学习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3-03
很好的资料,有用有用有大用!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3-04
以下是引用沈墨竹在2009-3-3 20:28:56的发言:
很好的资料,有用有用有大用!

有用就好哈~~

级别: 侠之大者
发帖
57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5-13
      百家里没有一扇窗~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5-15
【转帖】平仄易误用的字·杨维仁

[转帖]平仄易误用的字·杨维仁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令」字作「使」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对于平仄两读的字作了相当程度的探讨,其中,令」字被归□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王力的见解如下:令,平声,使也。包佶.〈岭下卧疾〉:「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仄声(去),命令。又县令,名词。李嘉佑.〈留别畀陵诸公〉:「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而目前较为完整的两本近体诗创作理论书籍──张梦机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
但是,我们考查目前作诗最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集成》时,「令」字分属「去声二十四敬韵」与「下平声八庚韵」,却发现虽然《增广诗韵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韵互异与二者义分动静,但是却未明言何韵为动何韵为静,如果仅依赖此书,恐怕不易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再细查另一本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全璧》,《增广诗韵全璧》只在「庚韵」的说明有一条是「令人羡,使也」,除此之外,也仅是注明庚敬韵互异,从两韵的例词中并不能完全肯定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只好再翻检《广韵》一书,《广韵》中「令」字共有五种读音,扣除其中三种系罕见的地名与姓氏外,仅剩「下平声清第十四」(诗韵中并为庚韵)与「去声劲第四十五」(诗韵中并为敬韵)二者。其中「下平声清第十四」的解释是「使也」;「去声劲第四十五」的解释是「善也,命也,律也,法也」。从《广韵》的解释中,吾人应可以确定「令」字作「使」用法时应读作平声殆无疑义。
为求慎重起见,笔者利用电脑资讯检索系统翻检《全唐诗》中的绝句与律诗,考究唐人对于「令」字作「使」用时读音的平仄: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白居易:题王处士郊居)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白居易:天宫阁早春)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元稹:感逝浙东)
◎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李频:黄雀行)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翦同心一半花。(施肩吾:夜笛词)
◎却令雪貌带红芳,更取金瓶泻玉浆。(施肩吾:赠仙子)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贺知章:送人之军)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刘长卿:龙门八咏 阙口)
◎空令数行泪,来往落湘沅。(刘长卿: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
◎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韦应物: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韩愈:木芙蓉)
◎公子何时至,无令芳草阑。(李颀:送窦参军)
唐人近体诗中有关「令」字作「使」的用法不胜枚举,以上仅列出着名诗家的名句,吾人逐一对照绝句律诗的平仄谱加以检核,自可得知唐人「令」字作「使」的用法时皆读为平声,这也印证了前面所引述的王力、张梦机、许清云三位学者的见解,吾人更可以肯定的说:
「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读为平声。
「教」字作「让」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将「教」字归类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并解释道:教,平声,使为也,任令也,俗云「让」。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仄声(去),教化也,名词。陈师道《游鹤山院》:「愿摄尘缘尽,方知象教尊。」而张梦机教授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教授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让」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此外,《增广诗韵全璧》也提在【下平声三肴韵】中提到:「使为之也,效韵异」,与王力的说法相吻合;《增广诗韵集成》虽未明确解说,但在【下平声三肴韵】的例词中仅列出「天教」、「谁教」二例,也符合王力的说法。书籍理论如此,实际用法亦然,吾人检阅《全唐诗》中的近体诗,也可得知唐人对于「教」字作「让」用时都读为平声,诗例过多,在此仅列出较为着名的例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顾况:子规)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未免被他褒氏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
除此之外,彰化吴锦顺词丈编着的《诗句虚字修辞研究》一书,也列出「不教」、
「莫教」、「若教」、「休教」、「更教」、「好教」、「从教」、「免教」、「空
教」、「尽教」、「倘教」等用法十一种,书中广泛援引古今诗例共七十四首。吾人
逐一核对这五十二首例诗,也可得知「教」字作「让」字解释时皆读作平声。因此,
不论从诗学理论或实际诗作来看,「教」字作「让」字解释时须用作平声。

级别: 侠之大者
发帖
57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5-24
我觉得都用今音的话,就简单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