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
何须说,镜花水月,漫思量,雨巷丁香结。——“量”古音为平。
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又谁解,镜花水月,笛音歇,幻境随风滑。——“俱”字古音为平,如“野径云俱黑”,“万籁此俱寂”,故这个字处我用了“随”。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镜花水月,是片羽流光,渺然听得。——原词“阿”字处为平,我用了“渺”,这也有规则可循,词由诗发展而来,一般句子也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这也是为何词谱中平仄两可的用字一般都在一、三、五字处的道理。
上次你和评梅找我《疏影 梅花》里格律上的错误,你们按词谱来找,一是我用的词谱跟你们不同,还有我也是把握“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故而除了两字我说其他字应该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