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078阅读
  • 23回复

诗社第一期活动问答帖

楼层直达
级别: 贵宾
发帖
102
— 本帖被 西门吹雪 从 裁云社 移动到本区(2009-12-26) —
 

                    诗社第一期活动问答帖



鉴于诗社新近成立,各位诗友可能各有所长,特开此问答帖,互通有无。


 


不懂就问——您的提问是替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


知无不言——将您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您的经验最少能有百分之一百的增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19:47:05编辑过]
级别: 贵宾
发帖
10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9-11-07
 

回复林婉、平淡二位诗友:


      近两天俗务缠身,疏慢了二位,特此致歉。


      填词也是文章。凡是作文,无外乎立意、谋篇、修辞等等。作文的目的,便是将作者的思想转达给读者,是故,立意为作文第一要旨。没有立意的文章,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谓谋篇,就是围绕立意做剪裁,选取适当的素材,通过合理的构思,精细的缝制,使你的立意更清晰明了,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所以作文谋篇,一忌素材与立意矛盾,二忌素材过多过繁,三忌景象跳动过大,出现断裂。如果非让俺替气脉下一个定义的话,俺认为,立意是为“脉”,脉络之脉,整篇作文有章可循,谋篇便是“气”,起承转合,使文章连贯通畅,一气呵成。以气佐脉,一以贯之。


      另关于填词是为谱而填还是随兴所致的问题,俺也打个不适当的比方哈。词牌是固定的曲调,填词如同歌词。将日本民歌《北国之春》翻唱成“我衷心的谢谢你”就是倚声填词,将“山不转来水也转”改成《小白菜》类似没有选对词牌。(记得有个相声这样恶搞过)随兴所致也得看各人的修为,姜白石随兴所致称做“自度曲”,村夫随兴所致叫“歌曲大串烧”。呵呵,不知这样解释,林婉朋友能明白不?


      此观点乃村夫个人感悟,正确与否,不敢断论,有待拍砖。

级别: 侠客
发帖
1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9-11-06

谢谢平淡和茵子解惑


 

蝴蝶剑。。。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9-11-05
蛋蛋,我是现学现卖,你就损我吧。村长比较忙,我替他回答一下,其实我也是跟着学,绝对菜鸟级别~·手把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20:16:16编辑过]
级别: 小飞侠
发帖
1694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11-05
茵子的理论很扎实,改明儿你要好好的教教我,最好手把手的教,呵呵
平常岁月两心晓,淡泊情怀一路诗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11-05

个人理解,诗词联中都存在气脉一说。所谓气脉,如同小说中从头至尾贯穿全篇的那根主线。填词既不是为谱而填,也不是随兴而作,至少在你兴之所至时,你心里已经决定了要将他赋予什么形式去表达、去宣泄:诗或者词或者联,所以不存在离题太远之说。即便是随性的几句涂鸦,假以修饰,再经过润色、推敲一样可以使之符合联、诗、词之中的任一格律。既是想填词,必定在心里有了主干,以什么词牌及韵部去体现。这就牵扯到词的章法问题。章法,指词体的篇章结构及其方法,主要包括起结、过片、开合、转折等内容。具体可参考 [清] 沈祥龙所著的《论词随笔》,这里不再另行转载。


 


 

级别: 小飞侠
发帖
1694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11-05
诗词应都有气脉之说吧,我的观点就是这样,诗从上至下一脉相承,如起句悲凉而转句欢快,总觉不是味道,词中也是,不过词可分上下阙,在气脉上可以有所转承,个人观点,请村长及众方家指点
平常岁月两心晓,淡泊情怀一路诗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11-02

学习中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级别: 业余侠客
发帖
12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11-02

俺什么都不懂


 


也就不知道怎么提问了


 


看别人的行不

级别: 侠客
发帖
1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1-02
 请问:
  填词之中有气脉之说吗?填词是为谱而填呢,还是随兴而做呢,如随兴,那好象都是古体诗了,离词是否又远了?

蝴蝶剑。。。
级别: 蝙蝠侠
发帖
68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1-02
很久不说一个字,今天破例一下——靠!!以后任何人别在本魔面前提他妈的狗屎XX,喜欢挑战本魔魔性滴,尽管放马过来!!此话只针对那两个字,不针对村长此贴~~
级别: 贵宾
发帖
102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1-02
以下是引用褰裳在2009-11-2 9:27:57的发言:
双调就是吕调?

 


回复褰裳:




     中国传统音律中的“音”分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成语五音不全指的便是这五音。后来又增加了变徵和变宫,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音阶,大致和现代的简谱差不多。音律中的“律”则分为阴六律、阳六律共十二律,阴阳六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律制,古乐的十二调。十二调是按照乐音的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合。合称为十二律。从低音算起,十二个音阶中,排列奇数的六个调叫律,排列成偶数叫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六阴律。七音与十二律合成可得八十四宫调,古人实际根本没用到这么多的宫调。燕乐只用了二十八调,这是因为燕乐以琵琶定音律,而琵琶只有四根弦而已(也就是四个律)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吕调”(包括仙吕调、南吕调、中吕调)属于音乐的范围,和曲子的节奏快慢、悲欢情绪有关,而和填唱几叠无关。俺听说福门的黄伟喜欢研究这个,个人对此不置可否,但认为这些东西和俺们现在学习填词毫无关系,希望褰裳朋友多多体会。

级别: 论坛游侠
发帖
9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1-02
双调就是吕调?
级别: 侠客
发帖
1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1-02

谢谢村夫指教


 

蝴蝶剑。。。
级别: 贵宾
发帖
10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1-01
以下是引用林婉在2009-11-1 22:25:30的发言:

还有,听人说,单遍和双调,不知道何为?


请解答一下,好不?


上茶.....


俺是初学,不好意思


双调是元、明以来对两叠词(小令)习惯的称呼,其实是不正确的。宋时有重头小令的说法。


单遍好比一首曲子唱一遍,双调则是重复再唱一遍,句数字数平仄韵位和第一遍完全一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